智慧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当国家平台遇见真实课堂
发布时间:2025-08-16 10:21:34| 浏览次数:
2025年,教育数字化改革按下“深水推进”的加速键。7月30日,教育部在甘肃兰州召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面深化应用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以下简称会议),提出要推动平台从“接入展示”迈向“深度应用”,打通平台与教Kaiyun开云学场景的最后一公里。会议强调,要以
为导向,探索平台服务课堂教学、教育治理与个性化培养的新范式,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
平台汇聚超15万条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为“四横”,以德、智、体、美、劳为“五纵”的知识框架。通过“数字支教”、“慕课西部行”等项目,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师支持系统已覆盖252所乡村学校、6万多名学生,显著提升了边远地区教育质量。
教师不是改革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平台价值能否转化为教学成效的核心变量。正因如此,教育部在智慧教育机制建设上持续发力:发布《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明确人工智能素养要求;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覆盖服务教师达2300万人次;上线“国家教师研修平台”,助力教师快速掌握数字教学工具与方法。
在各地的实践中,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的路径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例如,长水教育为进一步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师生群体中的全面普及与高效应用,同时通过平台为校区建设高素质Kaiyun开云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赋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镇雄校区在线上通过智慧教育平台“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能化的教学工具,显著提升了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师是智慧教育的“第一设计者”,而要让教师真正用好平台,还需要有能够深度融入教学流程的工具系统。华领通智旗下 AI 水手作为一个 AI + 教育品牌,正尝试在平台与课堂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的倡导下,AI 水手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为本、数据支撑”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一整套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智能教学闭环。
在课前备课环节,水手S900数智教室系统可结合课程大纲与学生画像,自动生成差异化教学方案;在课中,AI助教和“笔迹同传”等技术让互动变得即时而可视;课后,系统支持AI批改作业、智能生成错题本与学情分析报告,提升反馈效率。
教育数字化的目标,从来不是建平台本身,而是让平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不是改革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数字化教学的真正操盘手。他们需要的是能真正嵌入教学逻辑、提升教学效能的数字化支持,更需要制度与机制上的协同保障。无论平台的功能多么强大,如果不能切实帮助教师提升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其价值将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