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站-中国大陆权威在线教育平台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5-07-25 03:00:52| 浏览次数: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图1)

  4月26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实现实现营收32.3亿元,同比+21.4%;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22.9%;扣非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28.1%,业绩符合预期。

  1)国内: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9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创历史同期新高。2025年国网第一批次输变电设备招标152亿元,同比+23%,创近四年新高,高电压等级产品需求激增。公司中标10.5亿元,其中750kvGIS超预期中标3.5亿元,持续巩固并提升网内市场中标份额、积极发展发电、轨道交通、石化、冶金等网外业务。

  2)海外:2025年一季度,变压器出口18.2亿美元,同比+39%,维持高速增长。公司在英国、意大利、沙特、科威特等多个国家市场实现了多款产品的突破,并通过了多个国家的资质认证,有望持续受益于海外电力设备需求外溢。

  25Q1公司合同负债达28.4亿元,较年初增长19.91%,在手订单饱满;2025年公司目标新增订单268亿元(不含税),同比+25%,目标实现营收185亿元,同比+20%,看好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稳步兑现。

  公司发展战略明确、业务规划清晰,在国内电网投资加速、海外电力设备需求持续景气背景下,预计公司各类产品收入仍将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0/32.3/39.7亿元,同比增长27/24/23%。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22/18/14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24年盈利承压,25年锂电需求有望回升

  新能源业务承压,25年有望逐步回暖。分业务看,物料自动化处理/配件类业务24年分别实现营收1.63/0.35亿元,同比-23%/+12%,主要系24年锂电行业需求有所放缓所致,25年随行业复苏有望回暖。

  锂电行业需求逐步回暖,精细化工等传统行业需求稳健增长。展望2025年,锂电行业需求逐步复苏,公司订单逐步提升,25年有望回升;精细化工等传统行业25年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公司盈利有望触底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锂电行业需求下滑较多,我们下调2025年及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25/0.34/0.44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0.32/0.45亿元),同增157%/35%/30%,对应PE为90/67/51倍,考虑公司锂电需求开始逐步回升,25年有望高增,精细化工等传统行业维持稳健增长,因此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青岛银行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34.98亿元,同比+8.22%;实现归母净利润42.64亿元,同比+20.16%;加权ROE为11.51%,同比+0.80pct。

  业绩维持高增,利息净收入实现以量补价。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8.22%、+20.16%。其中:1)利息净收入同比+6.38%至98.74亿元,规模快速扩张下利息净收入以量补价实现正增;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4.85%至15.10%,主要受保险“报行合一”影响;3)投资总收益同比+26.70%至20.40亿元,主要系公司优化资产配置,实现投资收益快速增长;4)信用减值损失同比-11.97%至35.34亿元,主要系信贷承诺减值准备同比-4.68亿元。

  规模快速扩张,对公贡献主要增量。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贷款为3406.90亿元,同比+13.53%。对公贷款同比+20.15%至2421.79亿元,为总贷款增长提供主要增量,重点投向绿色贷款、蓝色贷款等领域。个人贷款同比-0.95%至783.36亿元,主要系公司主动收缩信用卡业务,优化零售贷款结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存款为4320.24亿元,同比+11.91%。

  息差同比-10bp,负债成本持续改善。报告期内,公司净息差为1.73%,同比-10bp。资产端,生息率同比-23bp至3.94%,其中个人贷款生息率同比-58bp至4.81%,为资产端收益率的主要拖累,预计是受定价利率下行及主动收缩个人信用卡、消费贷业务等因素影响。负债端,付息率同比-14bp至2.18%,负债成本持续改善。

  资产质量提升,重点对公领域风险缓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率1.14%,同比-4bp。对公领域不良率同比-22bp至0.87%,制造业、房地产业不良率下降较多,同比分别-104bp、-23bp至2.24%、2.07%。零售领域不良率有所波动,同比+58bp至2.0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拨备覆盖率为241.32%,同比+15.36pct,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盈利预测:公司贷款投放能力强劲,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业绩韧性充足。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42.54、151.21、159.9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7.49、53.11、58.68亿元,每股净资产为8.20、9.05、9.98元,对应4月25日收盘价的PB估值为0.54、0.49、0.45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内金矿矿山成本控制较好,海外矿山成本有所上升。2025年Q1公司矿产金全维持成本为349.09元/克,同比+28.09%;其中国内矿山全维持成本为252.39元/克,同比+8.93%,国内矿山成本控制较好;万象矿业/金星瓦萨全维持成本分别为1532/1734美元/盎司,同比分别为+18.10%/+48.11%,海外矿山成本有所上升。根据生意社统计,2025年Q1现货黄金均价为670元/克,同比+37%,环比+9%;公司矿产金售价为658元/克,同比+40%。

  期间费用率有所减少,资产负债率显著降低。2025年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合计为6.56%,同比-2.03pct,环比-1.17pct,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至2025年Q1,公司长短期借款分别为1.21/12.82亿元,同比分别-11.95/+2.67亿元,环比分别-4.78/+1.7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8.62%,同比-13.90pct,环比-8.63pct,负债率显著下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1/31.87/34.56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同比下降10.01%;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下降17.55%;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20.06%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7万元,同比下降77.32%;实现归母净利润-3679万元,同比下降864.17%;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3661万元,同比下降2490%

  市场环境影响下2024年业绩承压。受宏观经济环境及政府补贴下滑的等因素的影响,公司24年收入、利润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但公司始终坚持聚焦主业发展,深耕“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及RCEP三大市场,分别在波兰、阿联酋、巴西、日本、印尼、越南、墨西哥、南非、美国共九个国家成功举办了14场自办展,吸引来自20多个省市共计超过7500家企业参展,总办展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到展买家近24万人,总意向成交额达到189亿美元,公司已经成为服务全国的境外自主办展平台。

  展会排期差异导致25Q1亏损,关注后续表现。公司24Q1举办了印尼和越南两场展会,Q2排展4场;25Q1没有排展安排,Q2排展6场,导致Q1业绩亏损,从公司展位预售情况看,预计Q2将有较好表现。2025年公司计划排展17场,新增印度2场和沙特1场,两国均有较好市场基础,预计贡献展位超过3000个。25年地方政府参展补贴恢复,有利于提高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的积极性。

  毛利率稳健增长,期间费用率小幅波动。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50.84%,同比下降0.75pct;其中Q4毛利率51.71%,同比提高4.36pct。全年销售净利率20.65%,同比下降1.89pct。从期间费用率看,全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93%/6.15%/2.19%/-2.07%,同比分别为+2.2pct/-0.07pct/+0.1pct/-0.23pct,面对市场压力,公司加大展会推广与客户维护,带来销售费用率的增长。

  布局新兴市场,专业化办展提升品牌竞争力。公司深耕海外办展多年,具有较高竞争壁垒。中东、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动能足,人口多,贸易基础充足。当前中美关税战背景下,企业去新兴市场寻求贸易或转口机遇的需求提升,参展需求有望增加,地方政府对企业海外参展的支持有望提升。

  数字化转型构建行业壁垒,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2025年公司推出的AI慧展1.0系统,整合智能翻译、买家匹配、纪要生成等功能,并配套智能眼镜硬件,解决传统展会沟通效率低、跟进难等痛点,产品支持48国语言,抗噪能力提升300%。前期公司通过“网展贸”平台积累的15万+企业数据,AI慧展系统可实现买家画像精准度提升至90%,高潜客户推荐转化率提升40%。

  风险提示:公司存在宏观经济增速变化,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贸易壁垒,关税政策变化,企业出海参展补贴政策变化,展会举办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变化,国际汇率波动等风险。

  渝农商行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服务区域战略,扩表进程加快

  事件:渝农商行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82.61亿元,同比+1.09%;实现归母净利润115.13亿元,同比+5.60%;加权ROE为9.28%,同比-0.30pct。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2.24亿元,同比+1.35%;实现归母净利润37.45亿元,同比+6.25%。2024年全年股息为0.3046元/股,静态股息率为4.49%。

  扩表进程加快,开门红表现优异。截至2024年末,公司贷款总额同比+5.55%至7142.73亿元,其中对公贷款、零售贷款同比分别+9.26%、+0.55%至3581.33、2925.06亿元;存款总额同比+5.10%至9419.46亿元,其中公司存款、个人存款同比分别-8.63%、+8.21%至1296.02、8085.37亿元。一季度达成良好开局,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贷款总额为7444.44亿元,较上年末+6.30%,同比多增99.11亿元;公司存款总额为1.04万亿元,较上年末+9.96%,同比多增384.69亿元。

  投资驱动业绩增长,息差降幅收窄。2024年,公司利息净收入、中收、投资总收益分别为224.94、16.12、38.48亿元,同比分别-4.25%、-10.00%、+73.86%。2024年,公司净息差为1.61%,同比-12bp,降幅较上年收窄12bp;生息率同比-30bp至3.37%,主要系LPR连续下调带动新发利率下滑及市场利率中枢下行;付息率同比-17bp至1.86%,同比多降7bp,支撑息差降幅收窄。2025年一季度,净息差为1.61%。

  资产质量稳定,资本实力雄厚。截至2024年末,公司不良率、关注类、逾期率为1.18%、1.46%、1.32%,同比分别-1bp、+32bp、-10bp;拨备覆盖率为363.44%,同比-3.26pct。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不良率为1.17%,较上年末-1bp;拨备覆盖率为363.37%,同比-0.07pct。公司资本安全垫充足,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核心一级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16%、13.79%、14.97%。

  盈利预测:公司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扩表进度不断加快,业绩增速持续提升。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86.23、294.62、306.7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0.58、127.40、135.10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2.16、13.44、14.66元,对应4月25日收盘价的PB估值为0.56、0.51、0.4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践行互联网线上战略,以线上赋能线年分主要销售渠道来看,直营店/专柜/加盟/电商分别实现收入2.7/4.1/3.8/12.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06%/23.77%/9.13%/7.17%,其中,电商渠道收入同增40.76%,占公司营收的54.83%,贡献了2024年主要收入增长。公司通过打造互联网电商的综合运营能力,搭建线上新零售平台,赋能线下消费,并通过提升线下门店体验感促进线年线下渠道收入(含委托加盟)10.56亿元,同增5.92%,主要来自渠道扩张。截至2024期末,公司门店235家,净增加67家,已覆盖15省2市,其中直营/专柜/加盟分别54/60/121家,分别净增19家/净关3家/净增1家。2024年新增的省外门店占比66%,省外地区收入同增87.28%,主要得益于公司以线上赋能线下的运营战略,省外区域实现快速发展。2025Q1,公司线%,线年直营+专柜/加盟单店毛利分别同增6.15%/9.94%,黄金表现亮眼,镶嵌受行业影响形成拖累。2024年公司直营+专柜单店收入637万元,同降1.92%,其中镶嵌单店收入43.27万元,同降46.39%;直营+专柜单店毛利169.73万元,同增6.15%,其中镶嵌单店毛利19.05万元,同降48.21%。2024年公司加盟单店收入321万元,同降0.48%,其中镶嵌单店收入11.35万元,同降53.04%;加盟单店毛利29.30万元,同增9.94%,其中镶嵌单店毛利2.20万元,同降60.36%。分产品来看,镶嵌收入、利润下滑幅度较大,黄金表现亮眼,为单店毛利增长的核心驱动。2024年公司素金饰品/镶嵌饰品分别实现收入22.8/0.68亿元,同比+29%/-54%,素金饰品毛利率12.37%,同比提升0.43pct。公司聚焦Z世代审美,以“经典国潮+轻奢时尚”双线驱动,打造“年轻、时尚、活力”的品牌关键词,在黄金首饰领域形成差异化产品优势,实现品牌力提升。

  风险因素:产品推新不及预期,渠道扩张不及预期,线上竞争加剧致电商ROI下降,金价剧烈波动。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5Q1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4.5%;实现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6.1%;实现扣非净利润0.4亿元,同比+3.3%。

  单店缺口边际收窄、闭店环比改善,团餐延续较快增速。25Q1公司拓店711家(净开501家)至5644家门店,其中包含并购项目青露门店504家、浔味来及浔早门店44家,剔除看Q1毛开163家、净关47家,闭店情况环比改善(24Q1净关143家)。分渠道看,25Q1特许加盟实现收入2.7亿元,同比+2.8%,剔除新品牌并表影响,巴比门店单店收入缺口环比进一步收窄至3.7%,全年毛开千店目标有序推进;直营实现收入0.06亿元,同比-10.1%;团餐实现收入0.9亿元,同比+11.8%,其中新业务渠道业绩增速超30%,定制化+经销商全国网络布局推动下团餐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分区域看,25Q1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分别实现收入3.0/0.3/0.2/0.1亿元,同比+4.5%/+8.1%/+8.1%/-9.5%,门店端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较年初分别净开店478/-14/34/3家。

  产能投放影响毛利,费投延续收窄,Q1盈利能力维持稳定。25Q1公司实现毛利率25.5%,同比-0.5pcts,主因武汉工厂投产带来的折旧、低值易耗品一次性摊销额外增加近四百万成本。费用方面,25Q1销售费用率4.1%,同比-1.0pcts,预计主因巴比品牌拓店同比放缓、门店装修补贴等费用下降;管理费用率7.6%,同比-0.1pcts;研发费用率0.8%,同比-0.1pcts;财务费用率-1.6%,同比+1.0pcts。25Q1实现归母净利率10.1%,同比-1.1pcts,公司间接持股东鹏饮料带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单Q1同比-336万元;25Q1实现扣非净利率10.5%,同比-0.1pcts。

  门店端,25年公司毛开1000家门店目标有序推进,单店缺口有望回正、闭店情况有望好转。团餐业务上重点发力新零售等渠道,依据客户各渠道需求不同特点,通过定制化产品和全国经销商网络布局等经营举措,团餐有望保持较快增速。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新店型及新业务,巴比堂食门店、中式汉堡扒包店、巴比面食馆等店型持续打磨中,看好后续经营进一步改善。

  风险提示:门店拓展、单店收入恢复不及预期,原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食品安全风险等。

  事件:容知日新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报,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5.84亿元,同比增长17.21%;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1.49%;实现扣非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84.06%;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3.62%,同比增加1.49pct;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21.65%;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2.56%;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29.90%。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84亿元,同比增长37.51%;实现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减亏0.13亿元;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减亏0.12亿元。

  多个下游表现突出,经销渠道收入大幅增长。分下游行业来看,公司多个赛道呈现强劲增长,2024年公司电力行业实现收入2.29亿元,同比增加17.92%;冶金行业实现收入1.05亿元,同比增加41.40%;水泥行业实现收入0.29亿元,同比增加13.12%;煤炭行业实现收入0.80亿元,同比增加63.61%。受招标流程较长,客户提货窗口期较短等原因,石化行业表现相对较弱,2024年实现收入0.84亿元,同比减少13.10%。经销收入同比增长44.76%,达1.11亿元。同时,毛利率水平达76.34%,较直销高14.75pct,为公司收入增长和盈利质量改善提供有效助力。

  加码研发投入,探索大模型在PHM领域的效能提升潜力。伴随DeepSeek等深度思考大模型发布,公司专业大模型PHMGPT实现迭代升级。升级后系统可对原始采集的波形数据进行多维度高效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开展诊断推理,形成端到端完整工作链路。通过深度剖析数据并结合行业专有知识库,生成更契合客观实际与专业机理的诊断结论,推动工业AI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跨越。同时,以巡检机器人为代表的场景化智能解决方案,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上研发出超20种AI算法,用于预测皮带传输机场景关键故障,目前在客户现场积极试点。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达18.36%,始终将投入研发作为获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拓展监测覆盖范围与准度。

  三大战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伙伴战略:2024年下半年于煤炭行业试点,通过全球寻找伙伴、升级商业模式,增加业务机遇线索,提升订单质量,市场反馈良好。该战略持续迭代细化,为全行业营Kaiyun开云销模式变革奠定基础。服务战略:聚焦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做好价值呈现以提升口碑。依托公司诊断服务能力与研发能力,加速推进服务产品化。好产品全球化战略:从产品规划阶段即着眼全球市场需求,确保产品质量、接口、标准、安全等全面符合目标市场要求。通过“海外需求牵引→国内产品升级迭代→全球竞争力强化”的双循环驱动,为全球化布局夯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所处PHM赛道仍处在低渗透高增速的成长期,作为行业领军者,公司有望中长期实现稳健且高速的增长。我们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74/2.31/3.06元,对应P/E分别为30.34/22.87/17.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技术、新领域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16.02%;实现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22.24%。公司整体业绩有所下滑,主要是受到热泵市场遇冷的影响。另外,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及实施股权激励带来一定的费用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19.42%;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22.53%。由于公司HVAC/R领域受到去库影响业务规模下滑较大,我们下调原有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2.70、3.89亿元(原为3.73、5.64亿元),新增预计公司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45亿元,EPS分别为2.86、4.12、5.7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6.7、18.5、13.2倍,公司HVAC/R领域长期发展逻辑并未改变,且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维持“买入”评级。

  分业务看:(1)HVAC/R领域,2024年营业收入8.17亿元,同比-31.78%;毛利率22.18%,同比-3.19pcts。主要是受到欧洲热泵行业去库周期的影响,业务规模有所下滑,但其长期发展逻辑并未改变。除热泵细分领域外,精密空调(算力需求增长推动了变频高能效技术的发展)、医疗冷链、物流冷链等新兴应用场景均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此外,公司已与谷轮、麦克维尔、阿里斯顿、海尔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有望充分受益行业发展。(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2024年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47.23%;毛利率29.04%,同比+3.61pcts。公司正从座舱及电池热管理逐步向新能源汽车电机智能控制多领域拓展,持续加大底盘控制系统等其他产品的研发,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实现公司从单一零部件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的目标。(3)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2024年营业收入0.27亿元,同比-31.77%。公司持续深耕细分应用行业与机器人市场,加大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渠道拓展及品牌建设投入。

  技术服务快速增长新产品新业务突破。1)汽车技术服务业务。2024年,公司汽车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41.25亿元,同比+21.36%。公司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强化客户合作与市场开拓,聚焦战略优势主业和新兴业务,打造核心客户集群,加强各业务板块协同;2)装备制造业务。2024年,公司装备制造业务实现收入5.35亿元,同比-20.50%。由于专用车市场需求减少,轨道交通建设放缓,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风险管理,收缩相关业务规模且与专用车业务相关的凯瑞科信公司进入清算退出程序。

  属地布局成效显现国际化业务实现突破。2024年,公司西南/西北/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国外收入同比分别-8.96%/-8.48%/+40.57%/+18.30%/-9.67%/+15.19%/+22.97%/+298.68%。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地区收入增长,主要是汽车技术服务战略布局成效显现带来的业务规模增长;西南、西北地区收入下降,主要是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业务在西南地区的订单减少;华中地区收入下降,主要是汽车技术服务、轨道交通及零部件业务在该区域的收入规模下降;国外地区收入增长,主要是汽车技术服务国外客户收入规模增加。

  华东基地将于下半年开始试生产即将贡献新收入增量。公司持续深入推进国内外布局,已基本形成以重庆本部为中心,覆盖全国主要汽车产业集群的属地化技术服务能力。公司华东总部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3.82亿元,其中苏州基地拟投资23.49亿元,常熟基地拟投资0.33亿元。常熟基地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苏州基地已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截至2024年11月,苏州基地已完成基建任务85%,正开展办公区精装修施工和实验室粗装修施工;预计2025年H1完成所有基建施工任务,2025H2进入联调及试生产阶段,年底完成试生产,2026年全面投入生产。2024年,公司完成华东总部基地建设主体结构封顶,建成投产技术领先、功能完善的汽车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

  投资建议:汽车检测行业优质稀缺标的,具有资产和资质双重壁垒;公司业绩与行业销量脱钩,汽车新车推出速度加快及产品升级有望驱动公司业绩成长。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55.84/65.88/76.5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09/13.84/16.87亿元,对应EPS为1.11/1.38/1.68元,对应2025年4月25日19.55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8/14/12倍,维持“推荐”评级。

  申通快递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71.7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205.2%,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18.0%,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223.9%。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20.0亿元,同比增长18.4%,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24.0%。

  2024年我国线上消费保持良好增速,拉动快递业务量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一季度延续较高增速。公司积极扩产,三年百亿产能提升计划顺利完成,全网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公司单量增速保持领先,2024年单量227.3亿件,同比增长29.8%,市占率12.98%,同比提高0.83pct,2025年一季度公司单量达到58.1亿件,同比增长26.6%,市场份额为12.86%,同比提高0.50pct。因快递市场进一步下沉及价格竞争,2024年公司快递业务单票收入为2.05元,同比下降8.1%,2025年一季度为2.04元,同比下降6.2%,但得益于单量高速增长,公司营收仍实现明显提升。

  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成本节降工作,中转方面,公司强化转运中心标准化建设,投入升级自动化设备提高分拣效率,节降单票成本,运输方面,公司深度调整干线路由,加大高运力车辆使用及提升自有运力占比,开展“数智化车队”运营,显著节降了单票成本。2024年公司快递业务单票成本大幅下降9.7%至1.94元,其中单票派送、单票中转、单票运输成本分别下降9.7%、9.8%、9.1%,2025年一季度同样延续节降趋势。费用端,2024年公司积极管控费用,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9%、1.88%、0.38%、0.50%,同比分别下降0.13pct、下降0.07pct、下降0.03pct、提高0.06pct,2025年一季度公司各项费用率整体延续下降态势,趋势良好。

  其他科目方面,因进项税加计抵减政策取消影响,公司其他收益0.60亿元,同比下降1.55亿元,其余科目整体稳定,2024年业绩落于业绩预告中值上方,2025年一季度表现依旧亮眼。

  2025年公司将聚焦经济快递主业,稳存拓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能,并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推动全网降本增效,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目标实现规模增长继续超过行业。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亿元、16.8亿元、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20.5%、13.1%,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21.29亿元,同增6.88%;实现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增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增10.04%。2025Q1公司实现营收4.08亿元,同增18.43%;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增38.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增45.23%。

  物料搬运设备及服务实现稳健增长,海外收入迅速提升。分产品来看,物料搬运设备及服务、工程机械及部件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9.61、1.6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29%、-21.87%。分地区来看,公司境内收入达13.60亿元,同减9.89%,境外收入达7.67亿元,同增59.33%,若不考虑奥地利子公司对于境外营收增速的拖累,海外增速较该数值提升更为显著。

  毛利率、费用率均有明显提升。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率26.06%,同比增长2.05pct,其中境内毛利率同减0.03pct至25.49%,境外毛利率同增10.13pct至26.95%,境外毛利率的快速提升主因母公司出海占比显著提升。费用率方面,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增1.82pct至15.97%,其中销售费用率同增0.31pct至4.46%;管理费用率同增0.07pct至4.28%;财务费用率同增0.49pct至1.23%;研发费用率同增0.95pct至6%。

  深化全球布局,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市场的产能和服务能力布局,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以及东南亚、中东、中亚、拉美、非洲等区域,2024年在沙特、印尼设立海外子公司,覆盖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整体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6%,并加速海外组织机构成长,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本土化招聘等形式保障交付,打造全球服务网络,工业起重机全球化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新签订单势头强劲,2025年业绩确定性较强。从新签订单角度看,全年新签订单增长超过20%,新签订单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考虑到工业起重机的交付周期,2025年公司业绩确定性较强。

  2025年4月16日,韦尔股份发布2024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49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2114.7%;实现毛利率29.4%,同比增长7.7pct。

  对应4Q24单季度收入68.2亿元,同比增长14.9%,环比增长0.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406.4%,环比下降6.0%,扣非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9266.2%,环比下降17.1%;实现毛利率29.0,同比增长6.0%,环比下降1.5%。

  2024年公司CIS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亿元,营收占比约74.8%,同比增长23.5%;毛利率达34.5%,同比增长10.5pct。1)手机市场:公司手机CIS产品结构优化及供应链结构优化,持续强化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力。2024年公司智能手机CIS产品收入约98.0亿元,同比增长26.0%。2)汽车市场:公司凭借先进紧凑的汽车CIS解决方案已经覆盖ADAS、驾驶室内部监控、电子后视镜、仪表盘摄像头、后视和全景影像等广泛的汽车应用,持续丰富车规级产品矩阵。2024年公司汽车CIS产品收入约59.1亿元,同比增长约30.0%。3)新兴市场/物联网市场:AR/VR领域,公司图像传感器产品在小尺寸及低功耗方面的优势高度适配AR/VR等终端客户需求,CameraCubeChip、LCOS、触控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产品也均已运用在AR/VR领域,单机价值量持续提升。物联网市场方面,公司新成立机器视觉部门,凭借在Nyxel、BSI和GlobalShutter技术领域的强大技术支持,机器视觉应用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2024年公司新兴市场/物联网CIS产品收入约7.60亿元,同比增长42.4%。

  市场复苏不及预期;产品拓展不及预期;毛利率修复不及预期;费用端控制不及预期;关税影响超预期。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费用优化促盈利改善,关注医美产品放量

  费用优化驱动盈利改善,公司业务或迎经营拐点。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双位数下滑,主要是传统盆底康复市场需求疲软及产康业务收缩,分业务板块来看:磁刺激类实现收入1.72亿元(-13.92%),毛利率为70.07%(-2.46pct);电刺激类实现收入0.37亿元(-41.75%),毛利率为60.07%(-5.46pct),电生理类实现收入0.65亿元(+0.25%),毛利率为68.27%(-0.05pct),耗材及配件实现收入0.79亿元(+4.14%),毛利率为66.55%(-1.40pct);激光射频类0.30亿元(-20.87%),毛利率为49.63%(-0.77pct)。2024Q4公司单季营收环比+8.11%,2025Q1营收同比回正且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长,我们认为公司经营或已迎来拐点。2025Q1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修复主要得益于期间费用水平优化,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49%、9.94%、10.08%,同比-9.85pct、-4.57pct、-7.52pct。

  研发转化构建第二增长曲线,高比例分红彰显长期信心。公司坚持研发创新,产品管线持续丰富:自动导航经颅磁刺激仪MagNeuroONE系列产品顺利完成取证和产品上市;冲击波产品顺利取证上市销售;Nd:YAG倍频超皮秒激光治疗仪(即PicoV)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为国内首台通过顶级医院大规模注册临床试验验证的治疗色素性疾病的超皮秒产品。此外,公司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为88.45%(每10股派8元),较高比例的分红体现公司对盈利质量及转型前景的信心。2025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5年及2026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8%(计算值4.72亿元)、40%(计算值5.6亿元),该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00.00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04%。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康复赛道,围绕电刺激、磁刺激等领域持续完善产品版图,重点布局医美能量源器械有望开辟第二成长曲线。考虑到终端康复设备采购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恢复,我们调整并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1.38、1.75、2.20亿元,同比增长34.94%、29.25%、25.64%,EPS分别为1.44元、1.83元、2.30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26/20/16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及上市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不确定的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4&25Q1业绩。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4.65亿元(同比+19.2%),归母净利润3.94亿元(同比+68.9%);25Q1实现收入11.01亿元(同比+25.4%),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62.1%),我们预计公司25Q1自主品牌增长靓丽、美国&加拿大工厂持续增长。

  国内:Q1自主品牌增速靓丽,顽皮烘焙粮重磅推出。2024年公司境内收入14.14亿元(同比+30.8%),其中24H2收入7.97亿元(同比+37.2%)、较24H1显著提速。24年境内毛利率35.2%(同比+3.9pct),其中24H2毛利率33.7%(同比+4.3pct);我们预计25Q1顽皮品牌改革成效显著,领先、Zeal延续高增;根据蝉妈妈,4月1-25日顽皮GMV同比+83.4%。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中高端主粮占比稳步提升,玩法持续丰富,如与人民网、欧阳娜娜合作,推动品牌专业度提升&年轻化;大品牌策略成效渐显,带动境内毛利率持续同比提升。顽皮近期重磅推出小金盾烘焙粮,伴随持续孵化、烘焙粮新品表现值得期待。

  海外:Q1美国&加拿大增长较好,出口业务受关税影响较小。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30.51亿元(同比+20.4%),其中24H2收入17.12亿元(同比+29.9%),24H2美国工厂技改完成、产能逐步爬坡,带动收入增长提速。24年境外毛利率24.9%(同比-0.3pct),其中24H2毛利率24.7%(同比-3.2pct);我们预计25Q1公司境外收入同比+20%左右,其中海外子公司(美国+加拿大)同比+40%左右,主要系24年同期美国工厂技改低基数、加拿大订单势头较好,且伴随加拿大二期、美国二期陆续投产,我们预计海外子公司部分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对美出口的国内订单能够有效由柬埔寨产能承接、接单&出货影响较小,国内产能后续或更多承接欧洲&东南亚客户。

  盈利能力快速优化,营运水平健康。25Q1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31.9%/8.3%(同比+4.0/+1.9pct),盈利能力同比持续提升,主要系美国&加拿大工厂占比提升、内销自主品牌产品结构升级。25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4%/6.1%/2.1%(同比+1.0/+1.0/+0.4pct),费用投放节奏可控。截至25Q1末公司存货/应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68/51/49天(同比-19/+1/+1天),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90亿元(同比+2.04亿元),营运能力优化。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7、5.9、7.3亿元,对应PE分别为34X、27X、22X。

  公告要点:公司公布2025Q1业绩。2025Q1公司实现营收400.19亿元,同环比-6.6%/-33.2%,实现归母净利润17.51亿元,同环比-45.7%/-22.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1)产品周期波动导致季度销量下降;2)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俄罗斯报废税返还因新车认证后延所致。盈利能力方面,公司Q1毛利率为17.84%,同环比分别-2.2/+1.3pct,受俄罗斯报废税后延约影响。费用率方面,Q1公司销售费用为22.96亿元,同环比分别+34.6%/+44.6%,主要系:1)直营体系加速投入的影响;2)新车型上市和预热的影响,如高山、坦克300、二代枭龙max等。

  2025年公司将推出多款新车,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分品牌来看,哈弗品牌:新款哈弗猛龙、新款哈弗二代大狗Hi4版(2025Q2上市)、二代大狗PHEV版;坦克品牌:坦克500中改款(2025Q2上市),升级全新座舱和端到端辅助驾驶城市NOA;欧拉品牌:2025款欧拉好猫优化换新;长城皮卡:山海炮Hi4–T(上海车展上市)。2025H2,公司还将推出中型5座轻越野SUV哈弗猛龙PLUS、魏牌新系列智能旗舰SUV、欧拉紧凑级纯电SUV、中大型越野SUV坦克400Hi4-Z等多款新车,完善产品结构。

  事件:2025年4月25日,华阳股份发布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60亿元,同比下降12.13%,实现归母净利润22.25亿元,同比下降57.05%;扣非后净利润20.98亿元,同比下降58.7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88亿元,同比下降49.73%;基本每股收益0.59元/股,同比下降59.03%。资产负债率为53.28%,同比下降1.77pct。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7亿元,同比下降5.53%,实现归母净利润5.97亿元,同比下降31.18%;扣非后净利润6.31亿元,同比下降19.1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4亿元,同比下降19.40%;基本每股收益0.17元/股,同比下降29.17%。资产负债率为52.50%,同比上涨1.05pct。

  2024年受安监影响公司煤炭产量下滑,成本抬升。煤炭产销量:2024年,公司实现原煤产量3837万吨,同比降低16.41%;商品煤销量3554万吨,同比降低13.32%,其中洗块煤376万吨,同比降低5.89%;洗末煤207万吨,同比增长88.39%;末煤2,494万吨,同比降低24.90%;煤泥销量141万吨,同比增长5.66%。煤炭售价与成本:2024年,公司煤炭综合售价567.04元/吨,同比降低6.40%;单位销售成本339元/吨,同比增加14.7%。

  2025年一季度,公司煤炭产量同比提升,成本呈现下降态势。2025年一季度,公司原煤产量993.6万吨,同比增加16.9%;商品煤销量875.40万吨,同比增加5.7%。2025年一季度,公司煤炭综合售价511.54元/吨,同比下降13.1%;单位销售成本292.2元/吨,同比减少19.2%。

  煤炭主业稳步增长,未来成长空间广阔。2024年,公司以68亿元成功竞拍于家庄区块煤炭探矿权,进一步增加公司煤炭资源储备量6.3亿吨。此外,七元煤矿启动联合试运转,完成了由“建”到“采”历史性转变,并有序推进泊里项目建设。随着七元煤矿的产量逐步释放和泊里煤矿未来建成投产,公司煤炭产量有望持续增长,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重视股东回报,高分红彰显投资价值。分红方面,2024年,公司宣告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09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达到50.01%。以4月25日收盘价计算,公司现金股息率4.7%,股息回报水平较高。估值方面,以2025年预测业绩计算,A股市盈率为10.67倍,公司估值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状态。我们认为,在当前高分红、高股息、低估值状态下,公司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认为华阳股份作为国内无烟煤行业龙头,煤炭资产较为优异、成本管控能力较强,叠加公司产能和煤炭资源储量增长,企业稳健经营的同时又具有高增长潜力。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2.21/24.79/27.71亿元;EPS分别为0.62/0.69/0.75元/股;对应PE为10.67/9.56/8.72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产量增长带动下的盈利能力上升,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外能源政策变化带来短期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失速或复苏严重不及预期;发生重大煤炭安全事故风险;安全监管趋严导致产量下滑风险;新材料业务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Q1盈利明显改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221.16亿元,同比减少6.60%;归母净利润73.62亿元,同比减少38.36%;扣非归母净利68.41亿元,同比减少34.55%。2024Q4,公司实现营收792.60亿元,同比减少11.43%、环比减少0.43%;归母净利润14.80亿元,同比减少58.82%、环比增加10.63%;扣非归母净利13.53亿元,同比减少56.62%、环比增加7.98%。2025Q1,公司实现营收728.80亿元,同比减少9.82%、环比减少8.05%;归母净利润24.34亿元,同比增加26.37%、环比增加64.49%;扣非归母净利23.99亿元,同比增加52.22%、环比增加77.31%。

  ①量:钢材销量小幅下滑。2024年,公司钢铁销量5159万吨,同比下滑0.6%;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冷轧、厚板产品销量,同比+3.4%、+9.2%,减少热轧、钢管、长材、其他钢材销量。2025Q1,钢铁销量1223万吨,同比-2.3%。2025年经营目标,销售钢材5224万吨,同比增加1.3%。

  ③分红比例稳步提升,新增保底分红条款。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21.50亿元,全年合计派发45.16亿元,分红比例61.34%。公司发布24-26年分红计划,在分红比例不低于50%的基础上,新增每股股利不低于0.20元的保底条款,在提供最低收益保障的同时,保留了向上的弹性。

  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公司实现“1+1+N”产品销量3059万吨,同比上升9.6%。冷轧汽车板和硅钢产品持续保持高市占率。1000MPa级水电高强钢实现稳定批量工程应用,冷轧高弯曲高耐蚀特超高强度钢率先在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实现快速放量应用。

  ②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宝山基地18.8万吨/年无取向硅钢、22万吨/年取向硅钢,青山基地22万吨/年取向硅钢、55万吨/年无取向硅钢,东山基地180万吨/年零碳高等级薄钢板等高端项目稳步推进,硅钢等高端板材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③加快海外发展,实现国际化项目新突破。2024年,公司出口销量606.7万吨,同比上升3.9%。2025Q1,公司实现出口接单量155万吨,同比提升2.3万吨。海外基地布局实现历史性突破,第一家海外全流程钢厂沙特宝海钢铁公司成立,加强整合协同,推动战略投资项目绩效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端产能不断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5-27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98.30/111.22/124.27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15、13和12倍,维持“推荐”评级。

  在MLCC产品上,公司坚持技术研发,目前已逐步突破MLCC生产关键技术,实现品质提升和产品稳定交付,在高容量、小尺寸两个发展方向上不断取得进步,推出车规、工规、消规、移动终端等多元化系列,多个高容规格已实现批量供货,已形成相对全面的产品矩阵。2024年,随着下游消费电子、车载、光通信等领域复苏,公司前期研发项目的投入转换为积极结果,MLCC产品客户需求与份额稳步提升,销售同比显著增长。

  公司坚持“材料+”产品战略,积极挖掘数据中心、车载、手机及工控等领域的新市场潜力。2024年,公司持续探索先进材料与陶瓷技术的融合,泛半导体精密陶瓷结构件产品逐步推向市场,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公司积极推动骨科假体部件领域的研发,三环生物“TC-BIO陶瓷髋关节部件”已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主文档登记;公司插芯及相关产品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加快,销售同比大幅增长。

  事件。2025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353.92亿元,同比+11.98%;实现归母净利润12.07亿元,同比+28.5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125.86%。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90.55亿元,同比+20.61%;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45.5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37.59%。

  高新技术引领,动储出货同比高增。24年公司推出G刻、星晨等多款高性能电池产品,并发布了第一代全固态“金石”电池,实现固态电池技术创新,动储业务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动力电池方面,24年,公司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73.8%,市占率3.2%;实现营收256.48亿元,同比增长11.27%;毛利率15.14%,同比变动0.10pct。储能电池方面,24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200%,市占率6%;实现营收78.32亿元,同比增长12.98%;毛利率21.75%,同比变动3.46pcts。

  产业链条稳固,优质客户持续突破。公司打造了从原材料到电池生产和产品应用,再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关键原材料自供率超40%。1)矿产资源端:公司布局宜春锂矿、印尼镍资源以及阿根廷盐湖等核心矿产资源,并自主建设正极、负极、隔膜等材料基地;2)电池制造端:公司已在合肥、桐城、六安、滁州、南京、唐山、青岛、宜春、柳州等国内多个地区建设了生产基地,同步加速推动亚太等海外区域工厂建设投产;3)下游应用端:公司与众多整车企业及储能系统集成商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支撑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公司还积极布局电池回收网络,构建起“生产-应用-再生”的绿色闭环。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469.44、591.53、738.0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6%、26.0%、24.8%,归母净利润19.85、26.67、35.7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4.5%、34.3%、34.1%,对应PE为18、14、10倍,考虑到公司积极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出海进程领先,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新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项目投建进度不及预期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新电站投产贡献发电增量,远期装机成长性可期

  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水电站新投产+澜沧江梯级调度+省内用电需求提升带动Q1发电量高增长。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投产装机容量达3100.85万千瓦,其中水电2730.58万千瓦,新能源370.27万千瓦。公司2024年发电量1120.1亿千瓦时,同比+4.6%,其中大型水电站976.7亿千瓦时,同比+2.1%,中小型水电站102.6亿千瓦时,同比+6.84%,新能源40.8亿千瓦时,同比+127.1%。公司2025Q1发电量212.9亿千瓦时,同比+31.2%,其中大型水电站182.4亿千瓦时,同比+36.2%,中小型水电站14.9亿千瓦时,同比-13.8%,新能源15.6亿千瓦时,同比+41.6%。2025Q1发电量同增主要原因:1)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TB电站全容量投产;2)年初澜沧江水电梯级蓄能同比增加,梯级优化调度释放蓄能;3)云南用电需求增加,西电东送电量同比增加。

  TB+硬梁包电站贡献25年增量,远期装机成长性可期。截至2024年底,TB水电站全部机组顺利投产,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每年发电量约62.3亿千瓦时。硬梁包水电站5/4/3号相继于2025.01.30/2024.12.31/2025.01.09投产发电,已投产装机容量57.6万千瓦,硬梁包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11.6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51.81亿千瓦时。2024初,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用来建RM水电站(260万千瓦,资本金收益率8%)和托巴水电站(140万千瓦,资本金收益率8.54%),项目经济效益前景较好,长期价值凸显。

  电价短期承压,费用段持续优化稳定盈利增长。24年公司电力营业收入占总收入99.15%,以此比例计算25Q1电力营收/上网电量的平均上网电价为0.253元/kwh,同比降近2分。电价下滑可能由于:1)云南新能源装机大幅增加,光伏弃光率可能提升,新能源电价承压;2)西电东送电量约占总发电量50%,其中市场化电量电价受到广西、广东2025年电力中长期交易电价下滑影响。公司持续优化债务融资结构,2024年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04%,25Q1本期带息负债融资成本率降低,财务费用同比减少,全年费用段有望持续优化。

  投资建议:公司新电站投产贡献发电增量,远期装机成长性可期。预计25/26/27年归母净利润为89.29/99.89/103.42亿元,24/25/26年EPS分别为0.50/0.55/0.57元,对应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19/17/16倍。考虑公司装机成长性充足,长期价值凸显,上调评级至“推荐”评级。

  营收同比高增单车ASP小幅下滑。营收端:2025Q1销量100.1万辆,同比+59.8%,环比-34.3%,其中高端车型占比5.3%,同比-0.9pct,环比+1.2pct,出口占比20.6%,同比+5.0pct,环比+12.8pct。受益整体销量同比提升,2025Q1公司营业收入1,703.6亿元,同比+36.3%,环比-38.0%;ASP:2025Q1单车ASP13.34万元,同比-0.79万元,环比-1.08万元(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王朝海洋车型小幅降价及产品结构变化所致)。

  单车毛利、净利小幅下降研发费用率提升。毛利端:2025Q1整体毛利率20.1%,汽车+电池毛利率23.9%,比亚迪电子毛利率6.3%,考虑2024Q4会计政策调整(销售费用中的保证类质量保证改为列示于营业成本,多计提营业成本124亿),2025Q1整体毛利率同比-1.8pct,环比-1.4pct;汽车+电池毛利率同比-4.2pct,环比-1.6pct,我们判断毛利率环比变化主要受规模效应减弱影响;单车毛利方面,2025Q1单车毛利3.18万元,环比-4,837元。费用端:

  2025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3.6%、2.9%、8.3%、-1.1%,合计费用率13.7%,研发费用率增加主因是研发人数增加、刚性支出更加,财务费用变化主要是汇兑收益增加所致。净利端:归母净利为91.5亿元,同比+100.3%,环比-39.1%,盈利同比增速高于销量增速,预计主要受益出口销量占比提升及规模效应加强影响;单车净利方面,2025Q1公司单车净利0.87万元,同比+2,076元,环比-602元。

  海外建厂加速推进2025智驾平权加速。出海:受益新车型导入及滚装船投入使用,2025Q1出口销量20.6万辆,同比+110.5%。2025年,公司将加大海外市场投入,积极布局巴西、乌兹别克、匈牙利、土耳其、印尼布局工厂,同时加速出口,出海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迎来快速发展,出海亦有望提振盈利。

  智驾平权:公司拥有数据优势,以“规模化”与“普惠性”为底层逻辑,有望加速智驾平权,鲶鱼效应或将带动其他车企追赶,正式开启中国汽车的智驾平权时代,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营业总收入同比+42%至3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39%至27亿元,归母净资产833亿元,较2024年末+3%。投资要点

  经纪及两融:受益于活跃的市场。A股市场持续活跃,据Wind,2025Q1日均A股成交额同比2024Q1+70%至1.52万亿元,环比2024Q4-18%,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66%至20亿元,环比24Q4-23%,西藏地区股基交易额市占率在2025年一季度持续增长。②利息净收入同比+37%至7亿元,环比24Q4-18%,融出资金较2024年末+3.7%至610亿元,市占率同比+0.3pct至3.2%,融资利息收入增加。

  基金代销:业务趋势向好。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8.0%至8亿元,环比24Q4-6.6%(该项数据可用于参考季度基金代销收入),我们预计公司基金代销业务仍受到基金管理费下降、渠道端费率下滑等因素影响,体现于环比值下滑,但同比值增长说明业务趋势逐步向好。

  自营业务:投资收益表现稳健。2025Q1A股权益及债市表现稳健(截至2025/03,Wind全A/中债综合指数分别环比+1.90%/-0.78%)。公司自营业务收益(投资收益-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不包含在营业总收入中)同比-14%至7亿元,环比24Q4-27%,其中投资收益同比+13%,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同比-75%。

  成本端:各项费用控制较强。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同比+0.2%至10亿元,其中:①营业成本同比+2.8%至1.3亿元。②销售费用同比-16%至0.7亿元,销售费用率同比-1.4pct至2%。③研发费用同比-13%至2.5亿元,研发费用率同比-4.5pct至7%。④管理费用同比+5.6%至5.9亿元,管理费用率同比-5.9pct至17%。⑤所得税费用同比+44%至4.2亿元(应税利润增加)。

  我们继续看好东方财富:①坐拥东方财富网、天天基金网等头部平台,C端客户的粘性强且需求多元化。②AI赋能金融:持续深化“AI+金融”战略布局,借力人工智能浪潮,以自主研发的“妙想”大模型开放应用,推动金融业务智能化升级,在多模态衍生、金融智能体构建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③证券业务基于自身流量优势+低佣金策略+平台高效能仍在快速扩张,经纪及两融市占率持续稳步提升。④尽管基金费改第三阶段箭在弦上,基金销售环节费用面临下调压力,但公司基金代销业务仍具有先发优势,龙头地位稳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据公司2025年一季度经营情况,我们基本维持此前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135/158亿元,对应PE分别为31/27/23倍。我们看好公司不断巩固零售券商龙头地位,并借助金融AI优势重构传统证券业务存量份额,维持“买入”评级。

  小品牌表现靓丽,线.9亿,同比+19.0%;OR品牌收入3.7亿,同比+71.1%;悦芙媞品牌收入3.3亿,同比+9.4%;原色波塔品牌收入1.1亿,同比+138.4%;其他品牌收入1.80亿同比+23.18%,小品牌表现更突出,助力跨越周期。分渠道,24年线%,其中线%,线%、线%,线%。

  毛利率提升,管理费率优化,净利率提升。24年公司毛利率+1.46pct至71.4%,系运费费率下降+客单价提升,24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3.3pct/-1.7pct至47.9%/3.4%,主要系广告推广费用率上升以及股份支付费用下降,综合归母净利率+0.99pct至14.4%。25Q1毛利率同比提升2.67pct至72.8%,主要系公司议价能力提升带来材料成本下降;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1.2pct/-0.2pct至45.6%/4.2%,主要系小品牌经营改善以及珀莱雅品牌达播占比下降,综合归母净利率提升2.7pct至16.5%。

  公司主品牌稳健发展,多品牌发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预计公司25年-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22.0亿元/2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5倍/13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盈利阶段性承压,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2024年及2025Q1盈利承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司2024年全年及2025Q1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双位数下降,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亏损所致,2024年及2025Q1相关损益分别为-0.17亿元、-0.38亿元。公司自产业务保持稳健增长,1)2024年:公司非新冠自产业务实现收入16.72亿元(+26.13%),其中国内14.22亿元(+21.14%)、海外2.50亿元(+64.78%),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65.28%(+8.47pct),得益于自产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以及收入结构优化;2)2025Q1:公司自产业务实现收入3.46亿元(+1.23%),其中海外业务实现收入0.57亿元(+46.53%)。截至2025Q1,公司主要自有产品覆盖境内终端医疗机构客户超过6,090家,其中三级医院超1,690家,三级甲等医院超1,250家,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数量覆盖率70%。全国排名前100医院中有74家为公司产品的用户;等级“A++++”的20家医院中17家为公司产品用户。

  化学发光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外装机进展顺利。2024年公司自产化学发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22亿元(+30.27%),全年新增装机2,662台,其中国内1,427台(600速占比44.64%),海外1,235台(300速占比15.22%)。2024年公司流水线公司自产发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4亿元(+2.35%),其中海外0.52亿元(+56.31%),一季度新增装机552台,其中国内269台(600速占比46.84%),海外283台(300速占比8.1%),流水线日,公司自产化学发光仪器累计装机超11,340台,流水线条。

  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自主产品解决方案愈发丰富。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38亿元(+3.84%),占营业收入比例16.80%;2025Q1公司研发投入0.67亿元(-20.56%),占营业收入比例16.08%。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iBC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内注册获批及国际CE注册获证,其速度可达2000T/h,ISE离子检测模块可同时测试三项,最高速度达成1200T/h;试剂方面,2024年公司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天疱疮、不孕不育、抗磷脂综合征、高血压等新增15项化学发光检测试剂项目获得境内外注册证书;原材料方面,公司已完成抗体人源化技术平台的搭建,实现抗体向IgG、IgM、IgA及IgE人源化改造的技术应用。

  投资建议:公司是化学发光领域头部企业之一,差异化布局自免等特色项目,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试剂业务高速增长。考虑到院端检验量仍有待进一步恢复,以及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亏损对表观利润产生影响,我们调整并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3.41/4.27/5.26亿元,同比增长13.01%/25.18%/23.28%,EPS分别为0.60/0.75/0.92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25/20/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国内外装机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集采导致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

  事件: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同比+85%至5.4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726%至1.39亿元;归母净资产22亿元,较2024年末-0.63%。投资要点

  软件端:资本市场活跃+集中营销高端产品,业绩增长显著。受益于国内资本市场2024年四季度以来景气度持续回暖,2025Q1日均A股成交额同比2024Q1+70%至1.52万亿元,环比2024Q4-18%。公司持续扩大品牌推广及客户拓展力度,广告宣传及网络推广费用同比呈较大幅度增长,新增注册及付费用户数量同比亦有较大幅度增长。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金融信息服务业务为主)同比+76%至4.24亿元,主要系公司一季度集中营销高端产品私享家版软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5.08亿元,同比+93%。

  券商端:经纪及自营业务保持快速发展。2025年一季度,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经纪业务为主)同比+143%至0.97亿元,麦高证券客户规模稳定增长,公司代理买卖证券款较2024年末+7.74%至66亿元。②净利息收入同比+67%至0.21亿元。③投资收益同比+259%至1.06亿元,报告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较2025年初+32%至12亿元;除证券自营业务形成的投资收益外,本期因先锋基金公允价值重估计入6,554万元投资收益。

  成本端:各项费用均有增长,费用率下降。2025年一季度,①营业成本同比+45%至0.42亿元,主要系职工薪酬及IDC邮电通信费同比增长;②研发费用同比+49%至0.51亿元,研发费用率同比-2pct至9%,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扩充研发团队,增加研发人员的薪酬;③销售费用同比+80%至2.6亿元,销售费用率同比-1pct至48%,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广告宣传投入,以及销售部门的职工薪酬增加;④管理费用同比+49%至1.22亿元,管理费用率同比-5pct至22%,主要系管理费用包括麦高证券的业务及管理费,本期增加主要系麦高证券为经营发展持续增加投入。

  逐步从工具软件商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突破。①回应投资者需求,公司正探索类似同花顺“问财”的智能选股工具,结合深度学习优化投资策略推荐。②公司“一体两翼”战略深化,先后收购先锋基金股权,当前持股比例提升至95%。③在3月12日临时股东大会中,其控股股东广州展新为公司提供借款,助力业务扩张、增强资金流动性,且公司承诺未来三年内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提升回报,增强投资者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2025Q1的经营情况,我们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6/4.14/5.39亿元(前值为1.53/2.11/2.8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3/83/64倍,上调公司评级为“买入”,期待麦高证券的发展,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

  南京银行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扩表动能充足,开门红表现出色

  事件:南京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02.73亿元,同比+11.32%;实现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同比+9.05%;加权平均ROE为12.97%,同比-0.15%。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1.90亿元,同比+6.53%;实现归母净利润61.08亿元,同比+7.06%。2024年每股分红合计0.56元,静态股息率达5.35%。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开门红表现出色。截至2024年末,公司贷款总额为1.26万亿元,同比+14.31%,其中对公贷款、个人贷款分别为9362.04、3101.94亿元,同比分别+14.86%、+12.75%;公司存款总额1.50万亿元,同比+9.26%,其中对公存款、个人存款分别为10193.69、4764.98亿元,同比分别+8.14%、+11.69%。一季度公司开门红情况良好,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分别为1.35、1.66万亿元,较年初分别+7.14%、+10.77%。

  息差韧性充足,以量补价驱动利息净收入正增。2024年公司净息差为1.94%,同比-10bp,降幅明显小于行业水平;其中生息率、付息率分别为4.00%、2.36%,同比分别-22bp、-13bp,负债成本压降对息差形成支撑。息差韧性好叠加贷款扩张快,利息净收入实现同比正增,2024年利息净收入同比+4.62%至266.27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利息净收入为77.52亿元,同比+17.80%,预计主要系2024年一季度LPR调降导致基数较低。

  投资收益支撑营收增长,成本精细化管理见效。非息收入方面,2024年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25.93、209.95亿元,同比分别-28.55%、+26.99%;2025年一季度,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同比分别+17.98%、-13.73%至17.43、46.07亿元。公司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持续见效,2024年、2025年一季度成本收入比分别为28.08%、23.80%,同比分别-2.39pct、-0.04pct。

  资产质量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2024年,公司不良率、关注类分别为0.83%、1.20%,同比-7bp、+3bp,环比持平、+6bp;对公贷款和个人贷款不良率均有改善,母行对公贷款、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66%、1.29%,同比-4bp、-21bp;拨备覆盖率同比-25.31pct,但仍处于335.27%的高位水平。2025年一季度,公司不良率、关注类分别为0.83%、1.15%,环比分别持平、-5bp;拨备覆盖率为323.69%,环比-11.58pct。

  盈利预测:公司扩表动能充足,成本精细化管理持续见效,业绩表现保持在同业前列。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32.54、567.84、606.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7.12、234.26、253.92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8.76、21.09、23.41元,对应4月24日收盘价的PB估值为0.56、0.50、0.45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28.01%;归母净利润4705.10万元,同比-47.93%。

  下游项目延迟致使业绩相对承压,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表现良好:国光电气2024年业绩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下降28.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降47.93%;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降幅45.80%。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ITER总部对技术要求更改的影响,多个项目合同签订延迟,同时国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项目在工程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由于前期试验论证的节点延期,造成订单延迟下发,导致核工业设备及部件收入下降。不过,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表现良好,达1.16亿元,同比增长36.79%。此外,研发投入占比达6.82%,较上年提升1.58个百分点,显示出对技术创新的持续重视。

  在微波器件和核工业领域均取得显著技术成果:2024年,在微波器件方面,公司研发的行波管、磁控管等产品性能持续提升,空间行波管等产品在卫星通信领域应用拓展顺利。核工业领域,公司为ITER项目配套的偏滤器、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等关键部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研制的核工业用全金属涡旋泵、耐辐照小型阀门等产品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核工业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为未来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将围绕微波器件和核工业两大核心领域拓展:微波器件业务,公司将提升产品性能,拓展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份额。核工业领域,公司将推进核聚变部件和核电设备研发,加强与国内项目合作。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压力容器测控组件等民用产品市场。未来增长动力源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增长及国产化替代趋势。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实现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我们基本维持先前的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1.56亿元,前值1.28/1.67亿元,新增2027年预期2.09亿元,对应PE分别为70/55/4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宏观经济的风险;2)国家政策的风险;3)用户议价采购的风险;4)产品交付的风险。

  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Q1铜冶炼导致净利承压,26年铜锗放量贡献利润弹性

  年报和一季报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24年营收53.6亿元,同-11%,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66%;其中24Q4营收17.9亿元,同环比+78%/+56%,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环比+53%/+190%;此前预告24年归母净利7.5-8.5亿元,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5年Q1营收15.4亿元,同环比+36%/-14%,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环比-47%/-36%,扣非归母净利0.4亿元,同环比-81%/-77%,非经主要为非流动性资产处置和政府补助。

  25Q1锂盐受检修影响,销量环减25%,成本环比稳定。出货端,24年锂盐销量4.3万吨,同增145%,其中自有矿实现锂盐销量3.9万吨,同增164%,24Q4锂盐销量1.2万吨左右,环比略增;25Q1锂盐销量8964吨,同增13%,环减25%,主要受检修影响,我们预计25全年销量有望达4.5万吨。盈利端,24年锂盐含税均价约8.3万元,单吨营业成本约6万元,随着原料供给结构调整、市政和光伏供电能力提升,生产成本逐季下降;25Q1销售均价约7.5万元,单吨生产成本约5.5万元,含税全成本7万元+,环比持平,基本盈亏平衡。

  25Q1铯铷毛利同比高增,25全年维持稳定增速。24年铯盐销量844吨,同减16%,甲酸铯销量2320bbl,同减21%,实现营收14亿元,同增24%,贡献归母净利约4.5亿元。25Q1铯盐销量265吨,同增78%,铯铷实现营收3.5亿元,同增94%,毛利2.3亿元,同增92%,我们预计贡献归母净利1.5亿元左右,环比持平,25全年铯铷利润将维持10-20%增速。

  25Q1铜冶炼亏损1亿元,预计Q2亏损开始缩小。Q1纳米比亚Tsumeb铜冶炼业务受全球铜精矿供应紧张导致行业加工费显著下降影响,造成净利润亏损1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