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特区带老区”职教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7-21 02:49:42| 浏览次数:
面对吉安市电子信息企业总量居江西省首位、超半数规模以上企业与广东深度合作的产业格局,在深吉两地政府推动下,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吉安职院”)以“特区带老区、名校助普校”为轴心,构建了一套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吉安职院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度协作,通过方法创新与体系重构,2023年跻身江西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其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成为支撑智能终端、电路板、LED等吉安首位产业的人才孵化器。
吉安职院依托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构建“三层渗透式”帮扶机制,通过校级领导任实职院长统筹顶层设计、中层干部主抓教务管理、专业骨干驻点教研室落实教学,实现从战略规划到实践落地的全链条赋能。该机制聚焦本土化再造:在师资培育上实施三阶段革新——首批教师由深职大全权招聘,次批联合培养,三批Kaiyun官网中国独立运作,累计119名教师赴深职大跟岗进修,超半数获华为HCIA等权威认证,双师型比例居全省前列;在课程体系上推行动态适配,引入深职大“331”课程模式(实践课占比65%),联合华为、科大讯飞、木林森、立讯精密等企业按 “岗位能力工作任务课程设置”逻辑开发“嵌入式开发技术、印制电路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模块课程20余门,确保教学与产业技术标准同步更新;在实训平台上实现跨区域共建,投资建设本科级传感器与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引入企业真实产线任务,使学生组装的电路板直供本地龙头企业,构建产教融合闭环生态。
针对吉安电子信息产业超40%的首位度特征,吉安职院构建“三级进阶式”产教融合生态:以1.0订单班突破,与立讯精密等本地共建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实现“实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夯实基础;升级至 2.0集成应用,创建混合所有制“厂中校”木林森产业学院,破解技术研发痛点与实战能力培养需求;最终形成 3.0生态协同,牵头吉安市电子信息市域产教联合体,链接290余家企业打造“岗课赛证创”多维体系。该模式驱动学生近年斩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9项,毕业生人均持1.8张高含金量证书,专业对口率突破85%,实现从单点合作到区域产教生态的跨越式跃迁。
吉安职院创新“双向开发·集成建设·数智驱动”课程路径,系统性破解产教脱节难题:通过校企共研内容,年均共建150门核心课程,将电路设计工程师等岗位标准直接转化为“SMT技术”“电子线路板设计”实训模块;实现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职业技能竞赛标准与行业证书嵌入课程,形成“以赛淬技、以证验能”闭环,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支撑高成本工业机器人实操;构建数智化教学闭环,依托智慧课程平台实现“知识图谱设计—AI助教实施—无感知数据评价—智能诊改”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驱动80%教学场所完成智慧化改造,并于2023年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单位,全面打通技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通道。
吉安职院立足井冈山革命老区,创新构建红色基因育人体系:通过课程思政显性化,实施“131050”课程思政示范工程——建设1个示范院、3个示范专业、10门通识课程、50门专业课程,开发《红色文化十讲》数字资源库访问量超4000万人次,将井冈山精神转化为精益求精的职业准则;推进技艺融合创新,庐陵古窑陶瓷技艺等非遗美学融入电子工艺设计,淬炼“执着Kaiyun官网中国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建立服务反哺机制,师生团队为本地企业提供技术升级服务,提升毕业生返乡创业率,形成“思想引领—技艺锻造—实践反哺”的育人闭环,实现地域文化资源向技术人才培养效能的深度转化。
吉安职院的探索为“特区带老区”职教协作提供可复制范式:人才反哺产业方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就业率稳定在98%,木林森光电技术岗中本校毕业生占比40%,企业反馈其骨干晋升速度较行业平均快30%;贯通培养体系上,与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吉安市高级技学校、华东交通大学、井冈山大学等院校共建“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贯通通道,省级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中心落地,职业本科筹建稳步推进;跨区域协作中,十年构建起从井冈山革命老区到珠江口的“红土地-蓝海洋”人才通道,输送技能人才超万名,彰显职业教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智慧。以焊枪为笔、代码为墨,特区创新基因与红土地职教血脉的深度融合,正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产教融合的生动注脚。(舒慧欣、刘仕琴、袁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