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智慧教学“13351”建设模式赋能思政课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07-15 15:47:29| 浏览次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迭代升级,思政课育人怎么做?理论怎么讲?课堂怎么上?安阳师范学院智慧教学“13351”建设模式来“解题”。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Kaiyun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把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贯穿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各环节和铸魂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政课智慧教学顶层设计,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实施保障全面规划,建设智慧教学应用综合管理平台,推动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三全育人”。
坚持育人为本。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本,以智慧教学赋能思政课程数智化特色化为抓手,打造红旗渠精神育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坚持分类施策。立足思政课育人目标与学校实际,分类建成智慧教室基础型268间、拓展型7间和高级型2间,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坚持技术驱动。发挥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改革的内生驱动作用,通过专题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途径,着力把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与育人优势。2022级小学教育2班的晁一诺深有感触地说:“红旗渠精神育人虚拟仿真线上教学令人耳目一新,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以可视、可感、可模拟体验的方式,在虚拟空间了解红旗渠建造的前世今生,身临其境体验红旗渠艰难曲折的建造历程,深刻认识我们党领导下的林州人民是如何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毅力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从而激励我们自觉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着力同频共振。重塑师生角色,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同频共振。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以学生主体性为中心,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课程执行者向学习引导者和课程开发者转变;学生主体性以教师主导性为指导,引导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和价值观念的自觉塑造者。着力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建设深融互促,通过课前建构,依托大数据画像实现教学内容供给优化;通过课中解构,依托虚拟真实情境深化沉浸式课堂教学;通过课后重构,依托信息技术拓展思政课边界强化思想素质内化升华。着力创新模式。发挥线上教学数据互通等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线下教学依据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学课堂组织,实现讲授内容实、深、精,释疑解惑快、准、全。
提高课堂教学创新能力。通过智慧教学在线签到、授课直播、连麦互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模块应用,提升思政课教师课堂创新育人能力。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能力。鼓励思政课教师通过常态化录播、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红旗渠精神数字博物馆建设等途径,建设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师智慧教学能力。通过教学过程回看、在线学情反馈等途径,优化课程设计,做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教学内容智能化推送、翻转课堂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增强学生深度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智慧教学服务能力。通过跨界融合、多元参与、技术赋能,组建了专业化的智慧教学运维服务团队,构建了“教学-管理-评价”一体化智能平台,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不同校区贯通、线上线下教学场景打通,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和常态化安全运行保障。
通过智慧教学应用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了思政课智慧教学运行保障有力、统一管理高效得力、数据服务决策精准给力,有效提升了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学校师生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特等奖,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获批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马院、河南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河南省虚拟仿线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彰显了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熊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