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区:AI赋能课堂共探教育创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23 10:23:41| 浏览次数:
为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创新高质量发展,近日,文峰区教育局于分别举办“AI赋能课堂观摩研讨”初中与小学专场活动。活动以“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覆盖全区50余所中小学,累计参与教师超300人次。通过课堂观摩、专题讲座与研讨交流,全区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多元化应用,为文峰区教育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迎来深刻变革。文峰区教育局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以初中、小学为试点,聚焦AI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新型课堂模式,提升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优化教学资源,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核心素养培育。两场活动分别于安阳市第二十中学(初中专场)和南关小学(小学专场)举行,覆盖全区中小学教育骨干,展现了文峰区在教育智能化道路上的前瞻布局。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刘阳老师,二十中学):以虚拟科技馆展厅为场景,学生通过AI数字伙伴互动,分析国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课堂中,AI技术实时生成数据分析图表,辅助学生理解经济与科技趋势。课后,刘阳老师分享了“智能问答系统”与“虚拟场景构建”的技术应用细节,并演示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化功能。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周晶老师,第八中学):周晶老师运用“即梦”技术,将细胞结构与功能转化为生动动画故事。从细胞核的遗传奥秘到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一步步揭开生命科学的微观世界。“技术让抽象知识具象化,为教学注入活力。”周晶老师在课后总结道。
安阳市教育教研中心李昂老师以《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为题,结合初中教学案例,提出“AI工具需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核心观点,推荐了“AI学情分析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实用工具,并警示数据安全与伦理问题,呼吁教师“用技术而不被技术绑架”。
文峰区教育局副局长赵冬指出:“AI不仅是工具,更是重塑教育生态的驱动力。”他要求教师立足学科本质,探索“AI+学科”融合模式,同时鼓励学校建立AI教研团队,推动技术应用常态化。
相较于初中课堂的深度学科融合,小学专场更聚焦趣味性与实践性,展现了AI技术在不同学段的差异化应用。
《富起来到强起来》(赵丽老师,南关小学):通过AI生成的动态时间轴与互动地图,学生“穿越”改革开放40年,感受国家发展历程。课堂中,AI虚拟人物“小智”引导学生讨论“强国少年的责任”,激发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AI赋能学科教学》(范梁丹老师,南关小学):以语文古诗词AI动画、数学智能题库为例,展示如何通过技术突破教学难Kaiyun开云点,并分享“AI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经验。
《智慧平台助力教学实践》(牛宏老师,第二实验小学):演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如“一键生成学情报告”“跨校资源共享”,强调平台在减负增效中的作用。
《DeepSeek趣味课堂》(吴志强老师,三官庙小学):利用AI互动游戏与虚拟奖励机制,打造“闯关式”课堂,学生化身“科学探险家”,通过完成AI任务层层解锁知识关卡,课堂活跃度显著提升。
文峰区教育局领导陈红桃希望教师加强学习实践,提升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勇于突破创新,探索教育教学新形态;主动融入AI教学实践,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文峰区教研室副主任卢全军总结时强调:“技术是手段,育人是根本。”他提出“三步走”策略:一是加强教师培训;二是建立AI教学资源库,实现全区资源共享;三是推动家校协同,共同营造智慧教育环境。
从初中课堂的科学探索到小学课堂的趣味实践,文峰区AI赋能教育已迈出坚实步伐。这场技术与教育的“双向奔赴”,不仅为教师打开了创新教学的视野,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无限可能。未来,文峰区将以“试点校”为辐射点,三年内实现AI课堂全区覆盖,推动教学研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