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三向发力”推动党员教育“润心见行”
发布时间:2025-08-16 10:26:30| 浏览次数:
近年来,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紧紧围绕党员教育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持续在“分类施策、创新载体、作用发挥”三个方面出实招,实现要素融合、力量聚合、学用结合,有效推动党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分类精准施教。深入机关、企业、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调研党员实际需求,摒弃“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模式,量身定制教育内容,构建差异化分层分类教育体系。针对机关党员,围绕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业务技能、专业知识等核心内容,采用观看视频、集中交流研讨、邀请专家指导等多元化形式开展学习,不断提高机关党员思想纯洁性,激发其干事创业热情。对于非公党员,紧紧围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线,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和“小型、业余、灵活”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组织党员学科技、学业务,开展“党员模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骨干。针对农村党员,以“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围绕“农产品种植、产业发展、水产养殖”等方面设置各类乡土教学课程,邀请“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带领农村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基地教学点讲解示范,帮助其长才干、阔视野。目前新区各级党组织已开展各类党员教育培训170余场,覆盖党员3000余人。
创新教育载体形式。借势“云端课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资源优势,利用“安徽党员大课堂”“乡村振兴系列宣传片”等视频资源,采取“直播集中学、回放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广大党员观看学习;依托新区微信公众号,创新开设“以企观政、以农观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专栏,实现指尖阅览政策理论、屏前视听党建动态。创新打造实践基地,打破课堂教Kaiyun官方网站学限制,将基层生产、生活一线转化为“实景教材”,依托姥长田园综合体、“白渡千莲”莲子种植基地、新蒲社区“老刘调解室”等学用示范基地,不断解锁党员教育新场景。绘制“红色教育线路图”,挖掘“看得见”的红色Kaiyun官方网站资源,建立以西梁山革命烈士陵园为核心的“一核多处”红色教育示范点,截至目前,新区共组织广大党员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5次,让参训党员既能聆听红色故事,又能切身感受红色精神。
突出学用转化实效。利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契机,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本地“五老”人员“人头熟”优势,实施“薪火相传”行动,通过共同“服务一个网格治理、实施一次敲门行动、举行一次社区帮扶、解决一件愁事难事”,开展志愿服务320余次。紧紧围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走访辖区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访企解难”活动,落实“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全方位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到企业诉求有求必应、有求快应,累计走访企业149次,收集各类问题诉求82个,目前均已办结。把党员教育和服务群众相结合,在村(社区)广场、凉亭、长廊等居民喜欢“唠嗑”的地方搭建“聊天长廊”“广议亭”,将环境整治、邻里纠纷、经济发展等问题摆在“桌面上”说,累计解决群众各类难题270多个,形成党群互融,党的建设与村庄发展共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