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城市实现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15 18:06:27| 浏览次数:
在建设教育强国与学习型社会的国家战略指引下,伴随数字化浪潮推动终身学习模式迭代以及人口老龄化催生银发学习需求等时代背景,终身学习已成为关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近期指出,要把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以三年行动计划改革试点为契机,紧紧抓住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终身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建成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
6月12日—13日,以“质量引领 数智赋能 协同创新”为主题的2025(第四届)终身学习成果交流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会议凝聚了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智慧,昭示了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本刊整理提炼会议精华,旨在分享新经验,传播新理念,启迪新思路,希冀藉此为终身教育事业发展赋能,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注入更强动力。
开放大学应发挥终身教育主Kaiyun力军作用,积极运用数字赋能,创新载体,发展社区教育,形成智慧高效的终身学习环境,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学习型城市。
当下,终身学习日益成为世界共识,城市越来越成为终身学习的主要阵地。作为人类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聚集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建设学习型城市,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如何理解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如何发展社区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城市,已成为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相关各方关注的重要课题。
6月12日,2025(第四届)终身学习成果交流会之“学习型城市和社区教育创新实践”平行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开放大学体系、相关院校、社区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嘉宾与会。大家普遍认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建立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发展社区教育应重视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数字赋能;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进程中,开放大学大有可为。
该平行会议由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发展处/科研处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
截至2024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00%:“乡村中国”正在走向“城市中国”。与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相呼应的,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稳健步伐。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始于20世纪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12个城市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北京、杭州、成都、上海、武汉等5个中国城市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有80个城市加入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已初步形成。
学习型城市是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实践途径,又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关于它的内涵,专家们有不同角度的解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林世员认为,对学习型城市,可从三个维度去认识和理解:从教育视角看,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实践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建设城市区域内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从城市发展视角看,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城市整体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新阶段的选择,是以终身学习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新型发展模式;从城市社会学视角看,城市的发展史是人不断认识和调整与“他者”关系的历史,人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建设学习型城市是积极应对当代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追求城市正义的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蒋亦璐认为,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在城市范围内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实践途径。其基本特征包括:终身学习,强调学习涵盖人的一生;全员参与,强调参与需囊括各利益相关者;资源整合,强调城市中各种有助于推进终身学习的资源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协同发展和整体提升。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设学习型城市?放眼海外,韩国光明市的实践或许可以提供借鉴。光明市是韩国京畿道中西部的一个市,毗邻首尔。它从1999年开始推行终身学习型城市促进计划。其主要建设理念是立足居民需求、引导居民自主管理、建立协调小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留与传承等,并依托终身学习社区中心,将上述理念广泛推广到实践过程中。终身学习型城市的理念和机制促进了该市的居民学院、学习激励俱乐部和讲座等蓬勃发展。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开放大学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林世员认为,开放大学可以从五个方面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包括:从单一服务输出转向充分的社区参与;健全用好市民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把社区教育作为主要服务阵地;推动政府、学校、社会、企业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实践总结层面,国家开放大学在会上启动了《一体化协同——以高质量开放教育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图书编纂工作。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立国表示,本书包含国家开放大学44个省级开放大学和8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市开放大学的实践案例,是开放教育体系一体化协同创新的生动缩影,它的出版必将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探索创新,目前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社区教育发展有赖于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既需要党委政府的推动引导,也需要包括开放大学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出台我国首部社区教育地方性法规……在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进程中,成都市一直走在前列。成都开放大学副校长钟富春表示:“发展社区教育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本质要求,建设学习型城市是社区教育的目标导向”。他将成都市社区教育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经验归纳为三点:一是建设终身教育工作阵地体系;二是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品质;三是孵化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在品牌项目方面,“能者为师”项目最具典型性。自2014年首届“能者为师”活动开启以来,该活动历经十年的发展,实践了“海选、初赛、决赛”的比赛模式,增加了“网络评选、展演赛、巡讲”环节,已形成由市教育局主导,全市23个区(市)县共同参与的特色品牌项目。2020年,该活动获评“全国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1年,教育部职成司在全国开展“能者为师”推介共享行动。
开放大学已经成为我国社区教育战线的生力军,其中地市开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台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王焕斌分享了以 “五轮驱动”模式构建台州社区教育服务新生态的经验。一是以“体系贯通”为支点,织密社区教育覆盖新网络。二是以“融合共育”为机制,拓展社区教育学习新场景。三是以“青银赋能”为特色,构建社区教育服务新格局。四是以“城乡共育”为路径,拓展社区教育人才培养新阵地。五是以“数字筑基”为支撑,构建社区教育智慧新生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也初步呈现融合发展的态势。在社区教育工作中,老年人也成为社区教育机构服务人群的主体。湖北开放大学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老年教育,打造了“浸润式”适老化学习场景,助力老年学习者提升智能技术水平;湖北社区教育网中枢平台建成覆盖智能应用、数字艺术慧康养等十大主题的3000余门适老化数字课程资源,累计完成5000 万次个性化学习服务。成都老年开放大学于2019年9月挂牌成立,全市所有街道均已实现老年开放学校挂牌,2024新增老年教育学习点715个,目前老年教育学习点位1408个。台州开放大学构建康养中心、艺术中心、银蓝中心三大板块,打造“康养+艺术+技能”课程体系,年开设社区教育、老年教育100个班次以上;并建设老少共学实践基地,打造“乘风破浪奶奶团”品牌项目,构建“老幼共学、代际反哺”新生态。
数字技术和教育工具的变革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支撑条件,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如何实现“可及”呢?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数字赋能,二是打造终身教育设施与机构。湖北开放大学积极推动数字赋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同时,学校为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乡村教师等群体提供个性化的继续教育支持。截至2025年,学校年均开展数字化培训20万人次,培养数字新农人7万余人。
全民阅读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其中也充分展现了数字技术的力量。“书香商洛”全民阅读项目自2020年启动以来,线万余人次,助力商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商洛开放大学校长王丹锋表示,项目开展了72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名家讲座、荐书、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商洛数字图书馆”推出“秦岭文化”专区,提供电子书、有声读物,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实施“阅读+文旅(+消费,+工业,+农业科技)”等多业态融合,促进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石头P20 Ultra Plus评测:以三重热力设计带来灭菌级家庭清洁效果
他用药7年换来肌肉,却失去了X欲!巨大体格背后的秘密:98%都在用类固醇....
胡锡进说涨农民退休金是圣母婊,他自己领社保每月3.3万,年赚1200万
纵览热点|江西“金溪之眼”屋主一家人搬离,村支书:因无法忍受噪音全家已外出租房,房子今后是否拆迁尚无法确定
6岁男童被邻居带去顶替女孩打疫苗!倒查发现半年前也打过,男孩妈妈:没有同意和解,警方已立案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