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以实施“1+3+N”行动为抓手 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7-04 20:02:32|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望江县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年‘1+3+N’行动”,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紧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作风建设三大重点领域,统筹构建N个特色品牌矩阵,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激活党员教育“红色引擎”。望江县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抓手,实施党性“铸魂工程”。聚焦农村党员需求,实施精准化培训,举办农村党员、村干部、乡村推介官等专题培训班,提升其履职能力和带富本领。依托渡江战役纪念馆、金鸡山农民暴动遗址等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教学课堂,组织党员开展现场教学。推动长岭镇党委、漳湖镇党委成立乡镇党校,利用“学习强国”、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线上资源,推动党员学习本土化、常态化、便捷化。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锤炼党性。今年以来,县乡两级累计开展培训34期,覆盖党员1.25万人次,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建强村级班子“硬核队伍”。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重难点问题,举办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论坛,邀请135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头脑风暴”,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3期,通过晒实绩、话担当,累计评选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1人。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4名、选聘“乡编村用”人员3人,进一步激发村级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动力。开展村级班子分析研判,对村级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履职表现全面“画像”,调整优化村级班子成员16名。通过公开招考、组织推荐等途径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20人。目前,全县村级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至70%,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推进基层组织“提档升级”。坚持问题导向,对矛盾问题突出、风险隐患较高、内生动力较弱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主要领导包村、县直部门结对、第一书记驻村的整顿机制,推行“一村一策”差异化整改方案,细化形成69条具体措施。同时,建立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整治效果进行跟踪问效,确保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如期实现转化提升。
深耕集体经济“责任田”。望江县以推进“百千万”工程提升行动为抓手,继续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产业、集中土地流转等方式,探索出村企联建、特色种养、“三社融合”等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望江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实施办法》,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2024年全县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较2023年提升19%,村均经营性收益显著提升。
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推深做实“1+4+N”基层社会矛盾排查机制,多元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聚焦“网格化管理、阵地化建设、精细化服务”三个关键板块,通过“党群议事”“板凳会”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搭建“望邻里”平台,注册志愿者351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3.2万小时,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220余件,解决微心愿60余件。
擦亮监督执纪“探照灯”。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开门教育,抓好标本兼治,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加强对村级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对村级财务、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今年共排查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线人。
织密组织“神经末梢”。积极延伸党组织“触角”,在大屋场、片区、流动党员群体中建立党支部(党委),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依托大屋场党支部,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党组织的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通过片区党支部,实现“支部下沉、责任下分、服务下移”,推动基层治Kaiyun平台官方理精细化、精准化。建立流动党员“归雁纽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目前,全县已建立大屋场党支部77个、片区支部88个,流动党员党委2个、党支部23个,推动建立覆盖全域的党组织网络体系。
培育党建“金字招牌”。结合本地实际,打造具有特色的党建品牌。华阳镇深入开展“阳光选苗行动”,打破传统村干部选任模式,通过公开招考、竞争选拔,建立“笔试+面试+考察”的立体化考评机制,目前参加招考人员200余名。赛口镇通过“板凳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心声,拉近党群距离,推动解决农田水利、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86件,群众满意度达98%。雷池镇推进“红链产业兴村”,聚焦羊肚菌、瓜蒌、肉牛等特色产业,通过项目化管理、一体化推进,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形成“党组织建链、党员强链、群众富链”的闭环效应。
健全制度“四梁八柱”。建立健全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解决存在问题。推行“三单制”管理,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下发问题清单,限期整改销号;建立成效清单,实行闭环管理。形成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切实形成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何鑫 汤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