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站-中国大陆权威在线教育平台

通车五周年阿布洛哈“上新”⑤丨教育观念焕新:“想和哥哥姐姐们一样考出大山”-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通车五周年阿布洛哈“上新”⑤丨教育观念焕新:“想和哥哥姐姐们一样考出大山”

发布时间:2025-07-01 05:13:23| 浏览次数:

  “很欣慰,也很骄傲。”6月26日上午,谈到自己的学生们,阿布友拉情绪激动。

  阿布友拉是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小学唯一的在编教师,扎根当地已经16年。此前的6月25日,四川省2025年高考成绩公布,从阿布洛哈村走出去的7个孩子参加高考,6人超出了四川省2025年高考本科批次分数线。这一消息经四川日报·川观新闻首发后,迅速引发广大媒体和网友的关注。

  6月26日上午,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来到7位考生的母校阿布洛哈村小学,探访这个见证阿布洛哈蝶变的乡村小学。

通车五周年阿布洛哈“上新”⑤丨教育观念焕新:“想和哥哥姐姐们一样考出大山”(图1)

  “2005年学校才建成。”阿布洛哈村小学首批学生、“80后”村民扯日子黑说,没有村小就没有全村第一批高考生。

  阿布洛哈村小的建设,来自阿布洛哈人对知识的渴求。“‘80后’很多都没读过书。”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Kaiyun会主任吉列子日介绍,受限于交通闭塞和贫困,阿布洛哈村一直没能建成村小。从1962年建村到2004年,阿布洛哈村只有吉列子日的父亲吉列拉火识字。2004年秋天,8岁的吉列子日跟在Kaiyun父亲后面,用镰刀开路,走了五个多小时才到达河对岸的金阳县山江乡小学上学。

  吉列子日入学的第二年,阿布洛哈终于建成了村小。2005年秋天,阿布洛哈村小学迎来了一年级新生。

  这批新生的年龄相差近十岁。阿布洛哈村小学首批学生、“80后”村民吉吉尔贵说,他的一年级同学中,最大的有16岁,最小的只有7岁。也是年纪大,吉吉尔贵只读到了四年级就外出务工,“现在很遗憾,小学早点建成就好了,我也能多念几年书。”

  从2005年到2009年,阿布洛哈村小学一直靠支教教师和民办教师维持。直到2009年,阿布友拉的到来,才让阿布洛哈村首次有了在编教师。

  “内心是忐忑的。”土生土长的布拖人阿布友拉记得,在去阿布洛哈村小学报到前,他只听说这里闭塞、偏远。而报到当天,现实印证了这个“听说”。阿布友拉的家距离阿布洛哈村不到30公里,但第一天来上班,他就走了近四个小时。

  比闭塞更让阿布友拉难过的,是薄弱的教育基础。“一年级主要是帮孩子们学普通话,二年级才开始正式教知识。”阿布友拉说,来阿布洛哈的前几年,他和支教老师们讨论最多的,是如何让孩子们“多识字”。那时候,“让孩子们考上本科”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正方形和正方体的区别是……”26日10时,四年级教室内,数学教师陈丹丹正在授课。随后,下课铃声响起。老师为孩子们挨个发放面包补充营养,不少孩子则抱着篮球在球场上运动起来。

通车五周年阿布洛哈“上新”⑤丨教育观念焕新:“想和哥哥姐姐们一样考出大山”(图2)

  阿布友拉说,目前在村小就读的混龄班学生有31人,分别读二年级和四年级。26日一早,教师们就和孩子们分享了六位学长学姐们高考取得佳绩的喜悦,“他们说,努力读书,想和哥哥姐姐们一样考出大山。”

  “这是我们的远程教育系统,孩子们在这里也能上成都老师的课。”指着教室内的网课平台,陈丹丹感慨,前来支教时,自己没想到大山深处的教育设施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这是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自2012年以来,阿布洛哈村小学校舍先后经过加固与升级,纳入了全省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增添了操场等现代化设施,同步建成了幼儿园。2020年6月30日,随着阿布洛哈通村公路的建成,村里孩子们外出就读中学也更为便利。

  “现在的孩子学龄前都能说普通话,而且对外面世界了解得也不少。”阿布友拉说,除了硬件的变化,村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让阿布友拉更为欣喜。阿布友拉说,刚来时,自己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把孩子们从家里“拉回来”,“当时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教育不是很关心,有的觉得会写名字就行了。”而如今,交通便利了,村民重视孩子教育了,全村已有四五名小学生转学去了县城,“家长全程陪读。”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阿布洛哈村今年参加高考的7名考生在2019年在村里完成了小学教育,并在家长的支持下走出大山求学。

  “希望他们能和学长学姐们一样圆梦。”上课铃声响起,看着钻进教室的孩子们,阿布友拉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