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站-中国大陆权威在线教育平台

“五良”护春耕 托管助多赢-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五良”护春耕 托管助多赢

发布时间:2025-05-18 20:57:42| 浏览次数:

  

“五良”护春耕 托管助多赢(图1)

  农机穿梭翻起沃土,规划整齐的田垄间已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无人机掠过田间地头,良种从空中倾泻而下,为春耕注入科技动能;连片撂荒地已披上新绿,农民穿梭阡陌之间,以辛勤汗水孕育丰收的前景,田间勾勒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画面。

  人勤地不懒,土地能生金。3月12日,阳江市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在阳春市岗美镇召开,按照全省春耕现场会议要求,对春耕生产和全年农业生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和农民增收入。

  作为粤西农业大县,阳春市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战略抓手,贯彻落实阳江市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精神,目前已完成春播粮食面积12.24万亩,预计今年春收粮食5.24万亩。阳春市以“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推进春耕生产,深化农业托管制度改革,让田地焕发“生金”活力。

  3月12日,阳江市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在阳春市岗美镇召开,强调要迅速行动、周密部署,不误农时抓春耕、依托科技提产能、强化保障稳生产、优化服务促发展,推动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至关重要、不容有失,春耕备耕更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阳江各地各部门要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立足工作职责,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阳春市委书记、市长李谦常带领相关人员,到位于岗美镇的阳春市庆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模化水稻集中育秧中心、新圩村备耕现场,深入调研集中育秧、马铃薯耕作等春耕生产情况。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阳春市实际,抓住当前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加大春季农业生产保障力度,突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春耕生产各项任务,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聚焦粮食安全,阳春市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抓早抓好抓实春耕备耕各项措施,全力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为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阳春市在2024年全市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种植高效特色农产品,2025年粮食播种计划面积78.06万亩,同比增加0.53%,其中水稻67.13万亩、大豆2.9万亩、花生18.53万亩。目前,全市已完成春播粮食面积12.24万亩,占计划的36%,预计今年春收粮食5.24万亩。各地有序安排部署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植业保险等农业生产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惠农政策,保障了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扎实推进。

  3月11日,阳春市陂面镇社工站联民社工点的“双百”社工来到服务对象陈叔家的农田,开展春耕帮扶行动。“陈叔,我们来帮您!”在玉米地里,“双百”社工和志愿者挥动锄头,起垄、翻土、播种、覆土一气呵成。

  “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60岁的低保对象陈叔由于各种原因,家里的农地面临春耕难题。”陂面镇社工站有关负责人表示,社工站联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建起一支8人的助耕服务队,仅半天便协助陈叔家庭完成播种任务,节省人工成本超过1000元,还为陈叔家普及惠农政策。“这些年轻人不怕吃苦,真是帮了我们家大忙!”陈叔的妻子感慨道。下一步,陂面镇社工站联民社工点将开展“田间守护计划”,为困难群众“链接”优质种子化肥、旋耕机、收割机等春耕资源,助推农民增收。

  近年来,阳春市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以“一田一策”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阳春市已完成渠道清淤80万立方米;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冬种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按照马铃薯每亩400元、玉米每亩150元、番薯每亩100元的标准发放冬种补贴,2024年冬种粮食作物面积同比增加0.98万亩;推行“N+生产托管”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2024年,阳春水稻生产托管面积达54.36万亩,比2023年增加0.27万亩。

  农业物资的高效供给,是春耕生产的重要保障。阳春市通过“早调运、严监管、优调配”,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从源头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推动春耕生产提质增效。

  为了不误农时,许多阳春农户选择无人机播种方式,既节约时间,又降低损耗,保障了稻谷品质。近日,记者走进阳春市合水镇平西村,稻田上方一架无人机正来回盘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把水稻种子均匀地撒在水田里。

  “一台无人机一天可播种250至300亩田地,有效提升了播种效率。”技术人员介绍,只要提前调试好各项参数,便可在田间实现精准均匀播种。以100亩水稻田为例,仅需两名技术人员,2至3小时即能完成播种作业。

  2025年以来,阳春市持续做好农资供应,确保春耕安全。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阳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广东天禾农资阳春配送有限公司看到,仓库里各类化肥农资产品琳琅满目、储备充足,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充足保障。

  “公司仓库平均每天向外发出100多吨化肥。”公司总经理甘文钦表示,为保障农资供应,公司提前与生产厂家对接,确保各类农资产品按时到货,全力配合做好阳春市春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并优化配送流程,确保农资能够及时送到农户手中。

  据悉,阳春市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做好阳春市春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引导各农资经营单位做好农资储备和投放工作,做好农资调剂调运,及时配送到乡镇村网点,健全完善系统农资应急保供体系,做到不误农时。

  2025年以来,阳春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多组工作人员,深入各镇(街道)农资经营店,加大农资执法监管力度,共出Kaiyun平台官方动执法人员80多人次,抽查110多间农资销售门店,检查品种90多个。同时,积极开展农技专家理论指导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并深入田间开展实践指导。2025年春耕备耕全市就位杂交水稻种子331吨、常规稻种子102吨、玉米种子41吨,化肥(折纯)19700吨、农药(有效成分)459吨,农资经营企业375家,其中大型批发企业20多家,农机总动力约34.2万千瓦,春耕备耕预计投入拖拉机、插秧机等600台以上,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农资农机供应环境。

  阳春市坚持“五良”融合,不断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打造农业增产增效强引擎。

  推广“良种”。袁隆平院士团队在阳春建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阳江绿色有机稻分中心”,成功试种“超优千号”有机水稻。2024年,阳春种植水稻、玉米优质品种总面积达64.5万亩,占种植总面积九成以上。

  推行“良法”。阳春市建成规模化育秧中心2家,提升水稻育秧的质量和效率。在全市1.5万亩耕地复制推广“五统一”模式(统一种植品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控、技术指导、机械作业),通过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密植等技术集成应用,提高示范田亩产。

  推进“良田”建设和“良机”运用。截至2024年底,阳春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约65.89万亩,大幅提高耕地产出能力。推广使用高速插秧机等智能装备,目前,阳春在册拖拉机4023台,联合收割机684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4.2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以上。该市还引进中国科学院建设智慧农场项目,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升级。

  培育“良制”。抓好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991家、家庭农场2727家。依托丝苗米阳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联农带农2000户,产业园建成以来带动每户年均每亩增产100公斤、年均增收4000元。

  “谁来种地”是农村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广东的产粮大县,阳春选择按下生产托管这个“按键”,让土地复耕、土地流转、农户增收、村集体增收这些“齿轮”被带动起来,形成多赢局面。

  在阳春市八甲镇大坡村国道325线多亩连片的水稻被种下,道路另一侧的田地上则轮作了益肝草。据悉,益肝草保底可卖8元一斤,最高时20多元一斤。这样可喜的作物长势和效益,是大坡村党支部书记黄剑标未曾料想的。

  大坡村地处阳春市西南部,距离县城50公里。由于农业种植效益低,且缺乏其他“家门口”就业岗位,村民基本外流到珠三角务工,农田无人耕种。村里共2700多亩耕地,其中基本农田1700多亩,有400多亩基本农田常年抛荒,长满杂草。

  此前,帮扶单位为大坡村提供了一笔资金,对土地进行改良,并建成机耕路和水利设施。但由于村民不愿耕作,大坡村委会领办的合作社索性将土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耕种,种上水稻,结果连年亏损。

  种则亏损,不种则撂荒。作为合作社社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在合作社盈利和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双重压力下,黄剑标陷入了两难境地。2021年,阳春市入选广东省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试点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普及度上升。在这股势头之下,合作社以每亩500元地租和每亩100元管理费的价格,把撂荒地流转给企业和种植大户,之后再由经营主体托管给生产托管公司运营。

  统一经营、统一耕种、统一机械化操作、统一购销,让这400多亩土地开始盈利。“农户有收入(地租),村委会也有收入(管理费),还不丢荒。”黄剑标认为,生产托管服务的引入,最终促成这样的三赢局面。

  阳春市河西街道石湖村复制了同样的经验。该村原有600亩撂荒地,村委会发动农户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将这些连片土地流转给经联社,由经联社与托管运营中心签订服务协议,交由托管中心全程托管,带动经联社和村民增收超过48万元。

  农业全托管,种地不用愁。针对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阳春市形成了三个主要思路:一是积极推动生产托管服务和撂荒地复耕复种相结合,通过托管解决土地无人耕种问题。二是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整合土地作用,将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再通过“小田变大田”,解决农田细碎分散、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三是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或农户直接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同时将乡村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有效向二、三产业转移。

  目前,阳春市成立了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水稻服务中心,设立镇级分中心4个、村级服务站21个,培育托管员319名,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队等服务资源主体13家、农机手195名、乡土专家63名、机具653台(套),培育具备“四统一”的专业化生产托管服务能力服务组织27家,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服务协办体系。2024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68.1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4.36万亩,其他经济作物13.8万亩,全程托管每亩节约成本220元,惠及农户20.15万户。预计2025年托管面积68.5万亩。

  在一整套成熟“打法”的推动之下,阳春市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覆盖面逐渐扩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无人种地、种地难的问题,也将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户。

  近日,位于阳春市八甲镇联合村委会的联合胭脂稻(又称“胭脂米”)种植基地近20亩胭脂稻春插任务全部完成。

  资料显示,这种“胭脂米”曾在《红楼梦》里被提及,由清朝康熙皇帝亲自种植、培育,是一种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稻种。

  胭脂稻虽然产量较低(每亩产量仅有百斤左右),但因其出身的传奇性和本身的高营养价值,被誉为“水稻中的贵族”。胭脂稻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每公斤售价高达400元,成为市场青睐的高端农产品。

  为推动胭脂稻的多元化开发,伍氏兄弟研制出了炒胭脂米风姜茶,还以胭脂稻为原料酿制胭脂米酒,成了众多茶友和酒友的“心头好”。

  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伍氏兄弟并未满足于现状。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创新与突破,才能更好地推动胭脂稻种植事业发展。今年起,他们在请教农业专家、采用精细管理、提高科技含量的前提下,尝试探索胭脂稻“一年三造”的种植新模式,并于近期完成春插工作,为丰收奠定基础。

  全国游泳冠军赛男子200米自由泳预赛,潘展乐在第14组以1分48秒53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汪顺以1分48秒81获得第13组第四,孙杨以1分49秒19获得第2小组第一,三人都成功晋级半决赛。

  #男子诈骗3270万元转给女友买豪宅豪车 【男子诈骗3270万元营造节俭形象,大部分转给女友买豪宅豪车,网友:千万级诈骗犯竟是恋爱脑?】日前,成都公安经侦部门公布了一起系列合同诈骗案的细节,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刘某,专门以租赁或出售加油站、加气站为由,通过伪造合同协议、营业执照及私刻印章等手段,截至案发,共骗取钱财3270万元。 记者了解到,刘某诈骗了上千万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营造出自己过得非常简单,甚至是节俭的形象,“点外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平时也没车没房。”警方披露,刘某在当时交了一个女朋友,大部分钱都转给这个女朋友,而这位女子的日常花费就比刘某阔气得多,“常常出入豪宅,平时也不工作,但就是不缺钱。”(封面新闻、光明网)

  自从把它放出来散养,简直不能安静的待一会。#养龟日常 #草龟#乌龟散养 #龟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