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终身教育的“新机”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5-02-14 22:46:15| 浏览次数:
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终身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工具,这是“新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加速了终身教育观念在知识、学习、课程与教学上的系统性转变,这是“变革”。
在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学校推出的夜校课程受到年轻人追捧,“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年轻人别样的生活方式。
在上海,上海开放大学“银发e学堂”正在引领老年群体乐享数字化生活:师生交互式书画临摹一体机、智能数字听书机……老年学习者正沉浸式感受科技生活的魅力。
在浙江,少儿“四点半课堂”、市民“乐学课堂”、老年“常青课堂”、退役军人“周末大讲堂”……覆盖了全生命周期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自2022年5月上线万人……以数字化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新场景越来越丰富的背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技术、新概念、新产品的层出不穷,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的不断涌现,而知识迭代更新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数智时代,终身教育何为?日前,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之“数智赋能终身教育变革平行会议”在京举行。会议由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部、国开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部部长程罡主持。会议嘉宾一致认为: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探索形成“互联网+”终身教育新模式;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终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教育影响与日俱增。
“智能时代,教育不仅是基础和支撑,更是源头和先导。我们要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拥抱未来、迈向未来、共创未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指出,自2022年以来,教育部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重要抓手,利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和国际合作,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今年3月28日,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上线“AI学习”专栏、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智能升级、实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将AI融入“数字教育对外开放”四大行动,通过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和创新来赋能改变学生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改变学校治理、改变教育生态,为教育的发展扩优提质注入新动能。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爽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的内涵与目标已发生演变。在新的内涵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面临发展瓶颈,而新技术为破解难题带来了新空间、新理念、新要素、新关系与新生产力。她表示,在新技术赋能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一系列重大理论的突破,并在新的思想体系与理念指导下开展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与技术创新。
如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2024年9月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指出,在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要打造服务终身学习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按照全国教育大会的部署,构建起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推进升级,AI将重塑终身教育范式已成为共识。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如何进一步推动AI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打造终身教育新生态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毋庸置疑。对开放教育、终身教育领域来说,如何进一步实现从‘3C’走向‘3I’,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范贤睿表示,谈到终身学Kaiyun平台官方习、终身教育,对从事教育行业的同仁们来讲,应更多考虑如何在新技术的助力下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开放、智能、包容、平等、终身的教育新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般意义上教育设施的更新升级,而是教育形态的整体性重塑,包括学习环境重构、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治理创新等,核心是推动‘工业化教育’迈向‘智慧型教育’,最终形成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就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负责人曹培杰提出技术重塑教育形态的三个特征:泛在智能的学习空间、普遍适切的因材施教、精准智能的学校治理。“在智慧教育形态下,我们需要培养更具价值理念、数字素养、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时代新人。”
“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全场景的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助力教师开展精准化教学;二是学习,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三是考评,助力院校实施科学化考评;四是管理,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效率。”科大讯飞高教研究院院长李礼表示,科大讯飞通过打造AI赋能的空间与环境、构建大模型和知识图谱双驱动的课程与自适应学习模式等实践,用AI助力数字大学建设。同时,通过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利用代码大模型赋能编程能力提升与软件人才培养、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实践,进一步推动AI时代创新人才培养。
2024年10月12日,历经半年的集中攻坚,国家开放大学人工智能基座平台“智开”上线试运行,标志着国家开放大学智能化发展迈入了新阶段;2024年11月8日,会议现场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基座平台“智开”,开启了人工智能引领开放教育创新的全新篇章。
如何运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创建未来终身教育发展新格局?国开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亚兴表示,国开在线与国开总部为回答好这一问题进行了共同探索:一是持续“微创新”,推出“开箱即用”AI应用,快速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二是打造“大基座”,支撑“积木拼搭”AI应用开发,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能力需求;三是面向开放大学体系、行业协会、市场企业等,构建“开放圈”,聚焦教育应用场景实现AI应用的共商、共建、共享、共治。
2024年5月,河南开放大学开发上线了以“云上河开、灵境河开、数看河开”平台为“三空间”,“智慧备课、智慧课堂、智慧巡课”平台为“三智慧”,“河开虚坊、河开云播”平台为“两特色”,配套大规模在线教育智慧空间“AI河开”。河南开放大学信息技术与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向春枝表示:“学校将在建设省域终身教育垂直大模型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创设五智融合的远程教育智慧环境,搭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AI时代未来智能化架构是‘通用能力+专项能力+执行体协同服务’。”华为云北京产品中心总经理杨辉介绍,2024年6月,华为正式发布盘古大模型5.0版本,该版本在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盘古大模型如何与教育深度融合?一方面基于盘古Studio数据工程平台,可进一步支撑构建高质量教育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数据集,夯实语料数据基座;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形式、路径、适用情况、数据量要求以及训练集群规模等,构建教育行业大模型。
如何进一步积极推动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助研?超星泛雅集团继续教育事业部总经理何鑫用智能体、AI工具、知识图谱给出了超星答案。其中,智能体集大模型、人机交互接口、专有知识库等功能于一体,帮助学校、课程创建AI教导员和AI助教;AI工具通过数字人速课、AI资源库、AI教案等Kaiyun平台官方功能,助力课程建设及教学全过程;知识图谱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全部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各种关系,有效支持精准“教”与个性“学”。
在AI应用特别是大模型涌起的时代,在“新机”与“变革”的背后,我们需要认识到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终身教育要有智慧,更要有温度。